2025年的國際足聯世俱杯在美國圓滿結束,這是全球俱樂部賽事首次擴大至32支球隊,因而被看作是2026年世界杯的全面預演。盡管從商業角度出發,此次賽事受到了廣泛關注,并成功激發了球迷的觀賽熱情,然而,一系列基礎性問題的顯現,也給國際足聯帶來了警示。
ESPN近期發表專欄文章提到,若未能克服這些深層次的問題,2026年的世界杯可能會在繁華表象之下隱藏著風險,甚至可能在關鍵時刻遭遇混亂。以下是六大問題,它們是2025年世俱杯對2026年世界杯發出的“警告清單”。
天氣不再只是環境問題,而是安全問題
美國境內夏季的高溫天氣早已司空見慣,然而在本次世俱杯期間,多場賽事受到了高溫、雷暴以及強烈對流天氣的影響,這已不僅僅是給觀眾帶來不愉快的體驗,更是實實在在地對比賽的進行節奏和球員們的安全構成了威脅。
在曼城與浦和紅鉆的小組賽中,氣溫攀升至34℃以上,比賽恰逢正午時分展開,體感溫度更是逼近40℃,眾多球員在中場休息期間不得不依賴冰袋來降低體溫。
瓜迪奧拉,曼城的主教練,坦率地表示:“球員在比賽中如同置身于烤箱,在這種極端溫度下進行比賽,任何技術戰術都顯得無關緊要。”而在比賽結束后,有球員在接受采訪時透露,他們在比賽中出現了頭暈、惡心以及肌肉抽筋等不適癥狀,甚至有替補球員在中場休息時就被替換下場。
除此之外,博卡青年與奧克蘭城的對決因暴風雨襲擊而暫停了近一個小時,這不僅打亂了比賽的節奏,還對球員們的心理造成了直接影響。這種天氣干擾的頻繁出現,讓國際足聯面臨一個嚴峻的課題:如果未來世界杯依然在北美炎熱的夏季舉辦,那么對于可能發生的中暑、停賽,甚至是人身傷害,應由誰來承擔相應的責任呢?
開賽時間應以球員為本,而非電視廣告為重
世俱杯期間,眾多賽事被定于正午及午后進行,這明顯是為了適應歐洲觀眾的觀看習慣。然而,這種“為直播而犧牲比賽品質”的做法,卻招致了眾多怨言。
ESPN在文中明確強調,國際足聯需認識到世界杯的吸引力,足以讓全球球迷無論何時都愿意守候在屏幕前。換言之,無需再依賴將比賽安排在所謂的“黃金時段”來吸引觀眾,球員的健康應當成為首要考慮。
2026年的世界杯比賽場次將達到104場,若只顧著最大化地利用時間、縮短球員的恢復時間,再加上旅途的疲憊和高溫的困擾,那么在淘汰賽階段,球員受傷甚至退出的情況可能會頻繁發生,從而對賽事的整體質量造成影響。
賽程跨度過大,旅途安排或成最大風險點
2026年的世界杯史無前例地由三個國家共同舉辦,這包括了美國、加拿大以及墨西哥的眾多城市。在美國,就有超過十個城市被選為核心比賽地。從西雅圖到邁阿密的直線距離相當遙遠,飛行時間可長達六個小時。若賽程安排不當,無疑會給球員們的體能和恢復帶來極大的挑戰。
2025年世俱杯期間,皇馬不幸遭遇航班延誤,不得不臨時取消原定的新聞發布會;巴黎圣日耳曼的球員在比賽結束后坦言:“連續的飛行、跨越多個時區以及草皮條件的差異,共同導致了他們累積了極大的疲勞。”這種安排對于職業球員而言,或許會提高受傷的風險、降低比賽表現,甚至對戰術執行造成不利影響。
眾多隨隊媒體、裁判、工作人員以及眾多球迷——在這龐大的人群背后,若沒有高效且穩定的交通系統作為依托,一旦某個環節出現故障,便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效應,造成賽事安排混亂、球迷無法及時離場、媒體錯過報道時機等嚴重不良后果。
草皮質量頻遭吐槽,職業賽事卻用“臨時工”?
在本屆世俱杯中,球員們對草皮的狀況表達了強烈的不滿。原因在于,一些球場原本是橄欖球或美式足球的場地,而臨時鋪設的草皮不僅表面不平,還存在著明顯的接縫。這些因素使得球速出現了偏差,進而影響了球員們的控球能力。
恩里克在賽后新聞發布會上多次對場地狀況表示不滿,他指出:“在這樣條件下,我們幾乎無法進行連貫的傳球。”與此同時,皇馬的中場球員貝林厄姆也公開發聲,認為“這樣的草地與農田并無二致。”
草皮狀況不僅對比賽水平造成負面影響,而且對運動員的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。在比賽中,不少球員遭遇了膝蓋和腳踝滑倒,進而引發了扭傷。對于身價動輒數千萬歐元的球星來說,這類低級錯誤導致的傷害損失尤為巨大。
盡管國際足聯明確要求世界杯賽事必須采用天然草皮,然而眾多賽事舉辦城市尚未完成草皮更新工作,其中部分球場甚至尚未啟動翻新工程。若施工進度不能在2025年年底前得到落實,2026年世界杯的草皮問題極有可能引發國際層面的爭議。
交通與觀眾體驗成“灰色地帶”,球迷或成最大受害者
一場頂級體育盛會的圓滿落幕,并不僅僅取決于比賽場上的90分鐘精彩瞬間。球迷們的整體觀賽感受,才是衡量賽事口碑優劣的關鍵所在。
在本屆世俱杯賽事期間,多地如邁阿密、達拉斯、洛杉磯等城市,球迷們遭遇了長時間交通擁堵、步行數公里才能抵達場館、賽后難以找到接駁車輛等一系列困擾。情況嚴重者,由于高溫和脫水,甚至需要在球場入口緊急送往醫院救治。
在巴黎與馬競的小組賽期間,有媒體記者遲至比賽開始后20分鐘才抵達賽場,遲到的直接原因是“難以尋覓停車位以及入場隊伍過長”。
ESPN指出,國際足聯對“場館之外的事宜”態度冷淡,這一做法將極大地損害賽事的整體聲譽。
需認識到,2026年的世界杯預計將吸引超過五百萬人次的觀眾涌入賽場,倘若各城市未能配備充足的臨時公交車輛、軌道交通支持、志愿者引導機制以及應急醫療服務,極易引發場面失控。
球員身體承壓,世界杯或將“少星”登場?
在2025年世俱杯賽事期間,眾多隊伍如曼城、切爾西、巴黎圣日耳曼等均采取了**非主力陣容參賽**的策略,其根本原因顯而易見:賽季的疲憊感、緊湊的賽程安排以及惡劣的天氣狀況,使得任何人都不會愿意在一場并無實際意義的比賽中冒險。
切爾西隊主教練波切蒂諾明確表示,球隊必須確保球員們的健康,否則在賽季開始之前就可能因傷病而無法參賽。
2026年的世界杯規模宏大JRS直播網,賽程安排緊湊至極:在短短32天內,共進行了104場比賽,每支成功晉級的球隊最多需要參加8場比賽。考慮到漫長的旅途、酷熱的天氣以及密集的比賽日程,國際足聯必須保持警惕——球員們或許并非不愿意參賽,而是因為過度疲憊而“根本無法繼續比賽”。
若世界杯賽事中缺少了姆巴佩、哈蘭德、維尼修斯等頂級球星,它是否還能維持其應有的魅力?這個問題,國際足聯必須認真面對。
2025是預演,2026是真刀真槍的考驗
世俱杯的結束畫上了句點,然而它更像是一場全面的“問題揭示”。交通問題、氣候影響、草皮狀況、賽程安排、球員競技狀態、球迷觀賽體驗……2026年世界杯的舉辦方、城市政府以及國際足聯均需提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。
球迷渴望享受舒適的觀賽體驗,球員期盼擁有安全的競技空間,賽事追求高水平的激烈對抗。唯有這三者得以完美結合,才能稱得上世界杯的真正勝利。
2026年的腳步聲已經越來越近,留給改進的時間,并不多了。